情緒擊敗理想、改革付出代價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出爐。在縣市首長方面民進大敗,只保持六席。國民黨大勝,贏得15席。其他議員、市鄉鎮方面,民進黨小敗。對於此次選舉現象及結果已有一些評論。要做專業分析,須費時日,困難度也高。初步之結論是:主因蔡政府為了實現2016總統選舉時之承諾,必須推動重大改革,必須在期中選舉前完成。在溝通與政策面細節之制定及執行出了一些偏差,於是得罪公教軍警界、勞工界、中小企業界,累積了不少的「民怨」。選民情緒性的發洩不滿,就反應在「教訓民進黨,教訓蔡英文」身上。選票是具體的「不爽」發洩。次因是中國操控的網軍「人海戰術」、發揮戰力於北高兩地,強力扶持柯文哲,泡製「韓流」巨風浪潮。另外一個原因是,選民對政績之消極看待,不在乎好壞。另外一種看法是:認真被嫌棄、國民黨中樂透。

台灣的政治演變已呈現「四年風水輪流轉」,不再是八年。而且鐘擺效應更加明顯。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會受到選民一樣的看待。這種政黨輪替現象,許多先進民主國家都遭遇過。美國與英國經驗豐富,法國與澳大利亞也不差,台灣快要跟這些國家看齊。話說回來,台灣面對來自中國之武力併吞威脅,又有一個親中國之國民黨。民主基礎仍不夠穩固之下,「不正常」之政黨輪替會削弱國力,進而延緩「正常國家」之建立。在最壞情況下,台灣居民及主政者對中國不設防,會遭逢被併吞及屠殺之命運。台灣選民對蔡政府之不滿、若「不爽」之情緒發洩做了過頭,會讓國民黨的保守派復辟,親中派回朝,其付出之代價會更高。

這次選舉有幾個重大之現象:1. 韓流弄假成真,2. 民心對政績之冷漠,3. 造勢效果有限,4. 選民對候選人之素質要求其標準甚低,5. 地方派系合縱連橫運作仍有效,6. 新人出頭機會略增。於是空無一物之韓國瑜創造了「高雄奇蹟」。畏懼政策辯論之柯文哲與侯友宜順利當選。韓流之外溢效應蓋過2014年之柯文哲,全面提升國民黨候選人之得票率。以上所列舉的是普通人稍為用心思考就可得到之結論。既然選票反應民心,民進黨黨員及綠營人士就得靜心思考,選舉結果代表之意義。理想與實踐可取得平衡點嗎?改革步驟及速度須調整嗎?教訓民進黨、不一定是太喜歡國民黨?

選後要檢討,藍營因大勝,檢討就容易。但國民黨內仍有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高興一天就好,形勢未必一片大好、未來仍有漫長之路要走。到底韓國瑜、盧秀燕及侯友宜有能力治理市政嗎?在台北市,國民黨與柯文哲之關係?還有2020之總統選局,吳敦義、朱立倫雙雄爭位,馬英九、韓國瑜或王金平會跳進來攪局嗎?綠營要檢討的事情就多了,先釐清各地敗選主因,雲林縣、彰化縣、澎湖縣、宜蘭縣及嘉義市應是地方團結及候選人個人形象有關。高雄市及台中市失去中間選民之支持。台北市最糟糕,連基本盤都嚴重流失。正確地講,民進黨失去大部份中間選民之支持,也流失少部份淺綠。

選舉失敗,誰該負責?萬箭指向蔡英文及其執政團隊。各式的檢討聲浪,雖然諸多中肯,也難免失之以偏蓋全。完整的整理、則留待民進黨中央黨部。我們同意柯建銘之談話,從檢討自己做起。蔡英文表示,「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她自己」。所謂之負責是充分瞭解黨政高層各自在選前所扮演之角色。分擔辛勞狀況,而予以客觀評定。可確定的幾個檢討方向是:1. 改革步驟內容、時程及速度。2. 蔡政府執政團隊執行力,3. 化解民怨之能力,4. 選舉操盤。

改革是蔡英文之競選承諾,早就有被批評之心理準備。不改會被罵,改太快、太慢都會被罵,規劃不夠周全及溝通不完整也被罵。改革引起抗爭被罵,改革所影響的人或沒受影響的人也會罵。所以呈穩輸的情勢,受傷難免,但受到重傷可能出乎蔡英文之意料之外。改革沒有回頭路,未來可做些調整、特別在「司法改革方面」。但仍須接受槍林彈雨無情的攻擊。也許,選民最後會悟出改革之重要性。若為了保衛政權,放棄理想,放慢腳步或後退,則蔡英文及民進黨不只受到皮傷,也傷害到當初建黨的理想與黨魂。

民進黨已培養許多優秀的中生代,早已接班,所以執政人才遠優於國民黨。任何民主國家都無法快速的培養出一流的部長級政治人物。對部會所長施政之不滿意,短期內無法解決。台灣的國政複雜及民情之要求高,緩和民怨不太容易。不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都將面臨「人才問題」及執政出狀況問題。國民黨的候盧韓將立即面臨考驗,縣市首長與議會有蜜月期、與選民是沒有的。

未來我們擔心的是:高雄會不會「台北化」、韓國瑜會不會變成柯文哲第二、及北高兩市「中國共產黨化」之程度。又如何看待民意?誰代表民意,大多數與少數民意之差別及處理,是要「引導」或者是全部順從。民進黨的確受到挫折,失去一些民心。綠營人士傷心幾個月後,畢竟須站起來重振精神,迎接新挑戰。

 

Posted: November 2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