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大罷免之一:台灣人須「重新認識台灣人」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檢討大罷免、其方向之一可能是台灣人須重新認識台灣人。簡單講就是回歸台灣人「國家認同」問題。這本來是最普通的常識問題、卻複雜化起來、什麼是台灣人?這是主觀意識、不必別人認定。什麼是台灣住民?住在台灣的都是。住民因族群別或移居年代別、可再區別成原住民、二次戰前新住民、二次戰後新住民。通俗的分、戰後新住民大都是外省人 (大陸人或中國人) 、再加上華僑 (海外漢人) 。經過幾十年、台灣人口種別變化不少。因此嚴謹的說、符合世界潮流、目前的台灣人包含原台灣人 (原住民、及二戰前漢族移民) 、中裔台灣人、越裔台灣人、美裔台灣人等。不管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具外國人身份的而住在台灣的都算是台灣住民。中國人是外國人、歸化後、應屬「中裔台灣人」。

少提中國人、多稱中裔、習慣後大陸人或外省人之稱呼就自然消失。「中裔台灣人」早就有認同問題、第一代自認是屬統治者之中國人居多、生活上第二代漸融入台灣本土社會、但自認是屬優質中國人的仍居多。結論是這二類拒絕認同台灣為國家者佔絕大多數。經過七十多年、第一代所剩不多、但第二代對國民黨仍主導其運作方向。至於第三代雖仍受長輩之影響、但對台灣出生地鄉土的認同、延伸成對國家的認同、所以自然認同台灣多於中國。

中裔認同中國來自各種「情結」:大中華情結 (封建、祖國、文化情結)、鄉土情結、國民黨情結、族裔情結等。從情結轉化成對國家的認同是緩慢的過程、這驗証為什麼經過七十多年、國民黨仍坐擁有30%~40%之鐵票。再細分、中裔包含純中裔(父母來自戰後之中國) 、半中半台 (通婚後中裔比台裔更強勢、所以認同上、往中國傾斜極大) 、其他之成份可能3/41/4中裔也有不同程度之傾中度。國共內戰後、大批中裔隨蔣政權來台 (10%~15%)、自然屬統治族裔之主幹。但在威逼利誘下、不少台裔也依附在蔣政權政府之官方機構下、不自覺的也成為認同中裔之新份子。這一大批缺少理性獨立思考盲目愚忠的各年代之中裔份子及跟隨新份子、在選舉時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國民黨支持者。

戒嚴時期、尚末落實民主政治、大部份原台灣人只具「被統治族裔」之身份、沒有明顯地表達內心國家認同之機會。執政的蔣政權仍以從中國大陸搬過來的原國家稱號「中華民國」為國名、所以台灣只是地名、在國家認同上、台灣澈底被邊緣化了。經過數十年、人權民主法治觀念漸被住民暸解吸收落實。於是建立了較健全的選舉制度、但一些缺陷仍無法根除、例如:1. 國民黨與地方惡勢力的勾結。2. 容忍官商貪腐。3. 國民黨灌輸的忠黨愛國洗腦政策相當成功。4. 恐懼國民黨幫派式威嚇之陰影仍迷漫。這些因素讓中裔台灣人與不少原台灣人結合成利益共同體。選舉時就是國民黨的鐵票部隊、此部隊之成員無條件忠於國民黨、不問是非、不想理性探討事務、盲目服從國民黨黨中央之指示。他們大都已被深度洗腦、自動自發爰黨護黨性很強。

在一般選舉、國民黨的鐵票部隊像重型坦克、進攻時無堅不摧、防守時固若金湯、但在總統選舉則例外。這次大罷免、因罷團的努力「感動不了」中間選民、就形成標準的綠藍對決。結果是「中裔台灣人」之勝利了、其本質是國家認同問題扮演重要角色、中國情結的確「壓倒」台灣情結。表面上、雖然國民黨的鐵票部隊有點生銹、但中國情結發威之效應、就是高度沖淡國家危機意識。沈痛的檢討大罷免、其最基本工作、就是如何促使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人」、即如何落實認同台灣?

Posted: August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