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地方大選:蔡英文出題,基層評分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今年台灣大選已進入新的階段。民進黨及國民黨之提名作業已完成大部份,再過一個月,應會確認各縣市之黨提名參選人。雖是地方選舉,但攸關各政黨之消長,所以今年選舉之熱況不會比2014年差。若比較民進黨及國民黨之提名過程,似乎民進黨較穩健快捷,只剩台北市仍舉棋不定。國民黨在台北市、高雄市及台南市仍陷於長考,以拖待變。

 

2018選舉對兩大黨言,各具不同之意義。從外部角度看,檢驗蔡政府之政績是主軸。由於多項重大改革案之推動、二年來抗爭及抗議不斷。產生一些負面觀感、施政滿意度受創。但反面看,施政尚稱穩健,無重大瑕疵。雖不十分滿意,但可接受。國民黨受到前二次大選之挫敗,是否能重整恢復,殺出一條較寬的大路,累積與民進黨對抗之本錢。國民黨內部仍不夠團結,多頭馬車。吳敦義主席展現不出領導力及對黨務再創新機之規劃、攻擊蔡政府之力道有限。於是在此種政局下,今年選舉,中央政府之表現將不會成為選戰之熱門話題,代之而起的是各縣市候選人之個人特質或從政經驗之互相比較。

新北市國民黨以民調表現而推出候友宜,而民進黨也以民調表現,徵召蘇貞昌。對兩大黨而言,侯友宜及蘇貞昌都是各黨之最大咖。在一級戰區纏鬥,將是今年選舉之最具看頭的地方選舉。反觀台北市,因無黨派之柯文哲尋求連任,讓兩大黨之提名作業就拖泥帶水,生氣不足。國民黨本可明快處理,讓丁守中早點出線,站穩攻擊點。可惜黨中央另有盤算,拖延初選,很難凝聚士氣。而民進黨之消極態度更讓基層黨員心急跳腳。身為黨主席之蔡英文居然「猶豫不決」,令黨員不解。

針對台北市之提名,蔡英文在幾次場合,拋出「台灣價值」議題。台灣主流意識的具體表現就是台灣價值。蔡英文在2015年到華府訪問,在CSIS之演說就以台灣價值突顯台灣與中國之差異。面對柯文哲之親中態度,蔡英文要再確認柯文哲對台灣價值之看法。媒體之解讀是「蔡英文出考題,讓柯文哲回答」。果然不出所料,柯文哲先選擇迴避,蔡英文再給他補考的機會。柯文哲仍不願繳卷。不管是部份作答或拒絕作答,民進黨基層之評分才是重點。對於不完整的考卷,其評分應是不及格,拒不交卷當然是零分。假定民進黨中央以傾聽基層聲音來決定是否「禮讓」柯文哲,是具誠意的選戰策略。那麼結論只有一個、即不得禮讓,自己推出參選人。

其實,台北市長選局應是相對的簡單,三強爭霸。民進黨、國民黨與柯文哲各有三分之一之實力。民進黨以民調徵召,就是既定方法。黨中央拋出禮讓說,是「多餘的」。除了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己威風,它是十足的失敗主義心態。上星期民進黨已決定徵召蘇貞昌出戰新北市,那麼再度回頭看黨中央思考禮讓柯文哲之理由是否繼續存在。最重要理由是,不能忽視柯文哲之「外溢」效應。所謂外溢就是2014年柯文哲憑個人形象,吸引選民的支持,除了在台北,也波及其他縣市。這個過去的解讀是錯誤的。當時是一股反國民黨選民的集結,並非柯文哲本身捲起一陣風。目前的柯文哲也許還獲得台北市選民之較高認同,但已無「外溢」神功可言。

相對於外溢就是「内漏」,大綠的選民已大批棄離柯文哲。柯文哲無暇補漏,外溢機會趨零。就「母雞帶小雞」之選戰戰術而言、參選的新北市民進黨議員提名人,已有一隻母雞「蘇貞昌」帶頭。對未來競選言,多了保護傘,打了強心劑。可悲民進黨的台北市議員候選人仍在找「母雞」?找柯文哲當「養母、奶媽」,像話嗎?正確的想法應是、若蘇貞昌帶動新北市民進黨選情,那麼蘇貞昌之母雞效應會外溢至台北市,很可能壓倒柯文哲。

如何糾正民進黨中央畏戰心理?首先是「牽制說」,民進黨推出黨員參選,柯文哲產生危機感,無心支援其他縣市,柯就被牽制在台北市。其次是「外溢說」,柯文哲既然被牽制在台北市苦戰、就無外溢效應。接著是「媒體戰」,蘇貞昌之話題比柯文哲多,柯文哲將不再是媒體唯一的寵兒。另一個是「話題戰」,選戰話題不再被柯文哲獨享。柯文哲裝可愛、裝可憐、裝模糊之戰略戰術將失效。

最後是「2020年挑戰蔡英文說」。2018年禮讓柯文哲,他就會感恩、認同台灣價值。發誓2020年總統大選不會摻一腳嗎?既然柯文哲已無誠信可言,柯文哲定會繼續玩弄民進黨及蔡英文,未來其危害民進黨之程度,可能高於國民黨。禮讓就等於民進黨自掘墳墓。

 

Posted: April 1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