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情建言:被污染的大眾傳播急待解毒及自救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2018選舉結束,赤裸裸地證明中國操控「假新聞」干涉台灣選舉,它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當然問題是,為什麼台灣言論自由極端開放的環境,竟變成中國傳播假新聞之溫床。答案很簡單:新聞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優點,也是缺點。容易被有心人士「濫用」。這個濫用屬個人層級的就是人身攻擊。屬媒體層級的就是人格謀殺或製造社會亂源。屬商業交易層級的就是金錢收買或擾亂金融。屬政治層級的就是出賣國家的利益。濫用狀況五花八門,一般人是覺察不出的。

因此,台灣國安問題就必須再增加一項,即「假新聞攻擊」。它包括網路攻擊(Cyberattack)、及社群網站資訊與各式媒體之明暗攻擊。傳播速度快,標題驚奇刺激,內容具吸引力是它的特質。真假新聞混在一起,就難以辨別真偽。雖然影響國安的假新聞大都來自中國。但中國在台灣之代理人或代理商卻輕易的予以販售或免費奉送、製造人民與政府之矛盾及社會不安。因此影響的深度與廣度超過一般人之想像,造成一般人之思考中毒,失去理解力、分析力及抗拒力。

台灣媒體之發達應是世界第一,全國性的報紙至少有七家,估計的閱讀率自由時報12.8%,蘋果11/3%,聯合報及中時分別為4.8%3.1%,聯合晚報0.4%。報導政治方面較多的周刊是今周刊、鏡周刊、壹周刊、新新聞。電視台的政論節目超過20,而電子報如風傳媒亦有影響力。色彩極度親中的中時及中天電台是國內假新聞之製造者,也是中國方面新聞之主要接收站。而親國民黨的聯合報及晚報在散播新聞方面也扮演推手之角色。其他媒體有時太大意,也變成某些假新聞散佈之幫凶。

伴隨假新聞的是,「半真新聞」及「半缺新聞」。真新聞滲入假的就成「半真」。不完整的新聞就是「半缺」。為了增加收視率及點閱率,先以即時新聞之方式播出,而後再加以補充。有時新聞報導與評論混在一起。各媒體搶「獨家新聞」,吸引觀眾或閱讀者,就不顧新聞報導之品質了。它可能對個人、團體、政府機構、社會等造成傷害。以上所提之假新聞、半真新聞、半缺新聞,其來源可能是中國或國內。若來自中國就是國安問題,若來自台灣本島,就是擾亂社會問題。它們不停地污染台灣媒體、目前已嚴重到中毒程度。急待解毒,須靠外部方式,而內部之自救,則困難度高。

Freedom House每年公佈政治人權自由度,台灣名列前茅,2018年為20名。而2018Reports Without Borders公佈之新聞自由排名,台灣為42,仍是亞洲第一。新聞自由評估政府的干涉度及部份品質、所以污染度須另外評定。報導暴力及色情太多、太重,只報導黑暗及小提大做等都可歸類為污染。中國以金錢強勢推銷政治議題,就是另類之政治污染,它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中時、中天等是親中人士經營,引用人民日報、新華社或環球時報之報導或國台辦之發言,或其他對台灣統戰機構之發言。常以恐嚇方式及利誘方式報導,達成腐蝕人心之目的。掛著綠皮的美麗島電子報也被滲透或利用。中國與台灣黑道掛鉤,發動反蔡政府之抗議,製造社會之對立,是污染台灣之另一手法(經媒體不斷地擴大負面報導)

中國培養大批網軍不但突擊重要公司或政府機構之網站,也會進入個人網站盜取資料。網路攻擊無國界。此次台灣之選舉,柯文哲現象及韓流,更是典型的以污染大眾傳播手段助選柯、韓。

被污染的媒體最先是輕度中毒狀況,若中毒嚴重就很難治療。解毒當然有多種方法,大都是短暫現象。大眾傳播界自律最有效,外界的揭發、批評、補正也重要。民眾提高政治認知也可排斥假新聞之散播。具體地講,假新聞第一次出現造成第一次傷害。報紙、新聞台及政治論節目名嘴之第二次報導與評論,造成第二次傷害。讀者或聽眾傳播造成第三度傷害。每次都有加乘效應。傷害造成後,解毒時,只能防止惡化。

半真新聞與半缺新聞之危害不亞於假新聞。蔡政府施政後有改革之雄心,但常被上述新聞所困擾,而嚴重影響進度及引發抗爭。而近幾年在台灣大行其道的是「政治綜藝化」,政治八掛變成主流。媒體造就「柯神」柯文哲,「戰神」黃國昌、「韓神」韓國瑜。他們的談話、行動及活動變成媒體最喜歡的報導項目。媒體可神化平庸之才的柯、韓,也神化黃國昌為唯一正義之士。另外一種危害是「政治肥皂劇化」。政論節目之參與者或所謂之名嘴常以「權鬥眼光」評論台灣政情。國民黨、民進黨之內鬥、綠白合、綠柯合,民進黨禮讓柯文哲等都是不必要的政治鬥爭報導。政治八卦太多,本身就是污染媒體。其間接效果是污染大眾之思考,弱化蔡政府治國,加速台灣內部矛盾,讓中國誤認「文攻武嚇錢灑」技倆對台灣有效。

Posted: January 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