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觀察:民進黨團結與國民黨初選競爭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民進黨總統初選落幕已三星期。這期間民進黨之部份黨政人士及綠營的意見領袖只輕輕的碰觸綠營團結議題,大概不希望在敏感時刻談太多的敏感議題。為了避免分裂、須談團結。團結當然以「大局為重」,個人在理念或政治上之恩怨就必須暫時冷藏。而國民黨總統初選活動已熱烈展開,韓國瑜、郭台銘、朱立倫、周錫瑋及張亞中在「國政遠景」之政見發表會已同台共同亮相。三次政見發表會之主軸是:1. 憲政、外交、兩岸、國安。2. 青年、社會、文化、教育。3. 經濟、財政、環境、能源。雖然硬性規定主軸,但大多數參選人採「自由發揮」手法,互相比爛而不是比美,尚看不出有「精彩的論述」。由於韓、郭兩位民調領先人物,過去就不熟悉國政議題,因此除了乏善可陳之外,也徹底暴露出其弱點。政治觀察家對他們的發言評價不高。

 

民調決定初選的勝負,增加競爭過程的戲劇性及刺激性。韓國瑜已舉辦五場大型造勢、郭台銘之宣傳攻勢也來勢洶洶。這二個星期來,台灣已公佈之民調,包括蘋果日報、綠黨、TVBS、台灣指標、美麗島電子報及台灣民意基金會。其綜合結果顯示,蔡英文在「三角督」競爭時都領先韓國瑜、柯文哲組或郭台銘、柯文哲組。若二強對決蔡領先韓郭之幅度更大。而郭韓相比,則各有勝負。因此無人敢斷言郭韓各有十足之把握。較客觀的預測是,郭韓各有百分之五十之機會。由於郭韓互相攻擊,較前加溫,可能爆出火花,不利未來之團結。

 

如何在選舉過程中獲得大多數選民之支持是一門大學問。過去的手法似乎愈來愈感動不了選民。素人參政產生初期新鮮感能維持多久?柯文哲在2014年順利當選市長,不是靠所謂的「白色力量」,而是在民進黨禮讓下,形成的「雜色力量」。2018年韓國瑜之爆發是紅色力量大力加持下的「彩虹力量」,受到「邪教式的宣揚」、吸引各種顏色。總統選舉這一關,選民的盲目性減低、考驗更加嚴峻。因此「形象牌」的賴清德輸給蔡英文、「草包型」的韓國瑜或「財霸型」的郭台銘,在漫長的選戰上,如何避免失分,就看他們轉型成「不一樣」的政治人物之速度了。

 

大部份民進黨的黨政要角較不擔心分裂問題。二十幾年來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民進黨在黨主席選舉、總統選舉、市長及立委選舉上、儘管競爭劇烈,但都能和平收場。各政治人物之忠誠支持者會自然歸隊,最後以黨的團結為考量。因此「蔡賴競爭」之後,一定會沿襲優良的傳統往前看。很少數會固執到繼續以「含淚投票」或「放棄投票」來表達不滿。假定擁蔡及擁賴之少數枱面上人物仍有心結,那麼,更進一步瞭解客觀環境,將有助於沖淡主觀之堅持。

 

長期關注台灣政情三、四十年之台僑可回想一些往事:1. 台獨聯盟的支持者曾對彭明敏強烈不滿,認為是溫和派或妥協派、無助於台獨。但1996年、彭加入民進黨、成為總統侯選人。2. 李登輝擔任超過十年之總統,曾被批評為國民黨之傀儡,繼續打壓台獨。後來大家體諒他在國民黨體制下推動漸進式政治改革之苦心,而贏得「民主先生」之尊稱。3. 執政初期陳水扁發表「三不一沒有」之聲明,也被誤解為太過軟弱。他任命不少之國民黨高官加入執政團隊,也飽受批評。但八年政績,肯定遠多於否定。4. 而蔡英文執政才三年,推動及執行之改革,其難度及牽涉面遠多於前三任總統。媒體報導之抗爭帶給蔡團隊許多負面效應,不滿意度自然上升,這自然引起民進黨內部之恐慌。到底如何進行改革?須一次到位或漸進改善?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沉重的打擊蔡政府之威信。這就激發了新思考、民進黨須新的「領導人」、才能挽救繼續慘敗或輸掉2020年政權之命運。

 

部份台派人物早已成「反蔡英文」之先鋒,因此擁賴清德取代蔡英文就順勢進行。他們的訴求似乎無法打動綠營支持者,大概是缺乏強有力的論述。若用心閱讀二篇較引人注目之公開信,第一篇今年初由李遠哲、彭明敏、高俊明、吳澧培具名,第二篇由李遠哲領頭。其文章內容及表達方式充滿中國封建思想之毒素,不像是真正熱愛台灣之良心知識份子之呼喚。以賴取代蔡之理由非常簡單直接、不必轉彎修飾。即「蔡英文之不滿意度高,及支持度低,她不足以帶領民進黨繼續執政,賴清德應是最佳的接棒人選」。

 

反蔡英文派之另一代表人物是東吳大學教授,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他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及參選過花蓮縣長。2012蔡英文敗選、游重批蔡英文之檢討報告不及格。622日之退黨聲明,列出多個大理由:1. 民進黨把「維持現狀」當核心價值,2. 拒絕特赦陳水扁,3. 黨不民主,4. 總統初選規則改變。這是典型的象牙塔式,以偏蓋全、見樹不見林、不用心之思考。島內外不少台派人士亦有同樣之見解。參加民進黨並相當積極的黨員、就應習慣於它的內部運作。游盈隆早就是民進黨之邊緣人,不被當局重用後,就有所寄恨,早該退黨,不必惆悵。由於所謂之台派大老早己遠離政治實物之運作,對國內外政治發展早已脫節,擠不出精闢的見解來向陳水扁或蔡英文政府建言。他們的憂心感情是可理解的。但目前民進黨是由中生代主導,在穩健中求進步,表現勝於前輩。

 

Posted: July 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