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須以「更堅定態度」完成政治改革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落實檢討2018敗選教訓、才能穩健備戰2022、這應該是今年民進黨大目標。蔡政府須以政策明朗、溝通適當及「更堅定態度」來完成使命。除此之外、蔡總統更應以同樣態度完成政治改革。

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就率領團隊進行重大的政治改革工程。四年後回顧一些過程及效果、有許多值得檢討的地方。未來三年半、蔡英文是否能再創新的政績、端看團隊之「戰鬥精神」之持續。首先談人才問題、行政院長是最主要的助手、林全賴清德蘇貞昌各有優缺點。接任行政院長前的從政經驗是:林全具財政及學研背景、擔任過台北市財政局長及在中央擔任主計長及財政部長。賴清德擔任過立委及台南市長。蘇貞昌在地方擔任過省議員屏東縣長台北縣長、在中央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及行政院長、在民進黨中央擔任過秘書長及主席。外界評論他們的人際關係、林全及賴清德屬人和穩健、蘇貞昌有酷吏之稱。行事風格之不同自然反應在施政上、在承平時期三位都能勝任、若想發揮「戰鬥內閣」鬥志、則蘇貞昌最適合。

無可否認的、這二年來蔡英文與蘇貞昌配合得很好、人民有感、因此累積不錯的政績。蔡蘇兩人得到的回報是、2020蔡賴配獲得選民之支持、在總統大選大勝韓張配。2020年台灣國內主要議題是:防疫、中國軍機騷擾及進口萊豬。這些雖不是政治改革議題、卻是台灣須迫切處理的重大事項。防疫成敗、其對台灣之影嚮是全面性的;增強軍力、防範中國入侵是國安;進口萊豬可解除台美簽自由貿易協定之最大障礙。這三項有進展是跟「時機」有關:武漢肺炎爆發的疫情是偶然事件、台灣因具處理2003 SARS之經驗、所以處理得宜、將傷害降到低點。美中貿易軍事衝突促成台美合作、美國軍售讓台灣有反制及反攻中國解放軍的能力;台美經貿上之依賴加深、自然敲開FTA談判之門。

回到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初、就希望在二年內將推動之改革打好基礎並執行。其基本思考是2018年年底有「九合一地方選舉」、任何改革都會引發部份民怨。若聚集各式民怨、太多雜音、則不利民進黨之選情。公教年金、勞工福利、轉型正義、國民黨黨產等議題都是敏感不討好。果然政策是貫徹了、但蔡團隊也受夠了教訓、遭受了嚴重的選舉挫敗。檢討失敗、很容易找到根本問題、即「人才問題」。如何認定一級主管(部長以上) 是否適才適所、能勝任挑戰?一流的部長或決策者不容易培養、須借助一流總統及行政院長之督促、才能發揮所長、圓滿執行任務。顯然地、制定政策不夠周全、與人民溝通欠佳是被國民黨惡意批評及被人民不諒解的共同因素。蔡英文認真勇敢的檢討、任命行動力強的蘇貞昌率領原有團隊以戰鬥內閣姿態、從新出發。由於執行力強、溝通也到位、重新獲得人民之信賴。

蔡英文第二任已過了半年、須加緊腳步加足能量、迎戰其他政治改革。例如修憲(全盤改正不合適之條文)、制定新國歌國旗、合理化區域立委分配、總統立委選舉改回三月等。這些改革屬政治性、認同性、獨統性、正名性。選民易懂、若引起爭議抗爭、必來自國民黨及親中人士、因此執政黨容易處理。其他尚未完成的改革是司法改革及轉型正義。以上所例舉的都須由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總統主導、因此在第二任期、蔡英文必須再度調整心態、以「戰鬥總統」自許。

有人認為人才是可遇不可求、有時須共事過才能肯定能力。有時是親朋推薦、以面談來衡量能力;有時須從人才庫發掘。在民主國家、價值觀多元、政務複雜、不管是一流或二流人才、新手上任、也必須經過磨鍊期、才能漸入佳境。檢視目前蔡團隊之重要成員之表現、似乎有鬆弛的現象、這必嚴重傷害「戰鬥內閣」及「戰鬥總統」之執行力。因此蔡政府不可忽略第二任期之新目標及新使命、須以「更堅定態度」完成政治改革。

Posted: January 1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