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說「輸了、代價更高」。烏俄戰爭二個月後、拜登終於提到「最終目標、以贏收場」。不能輸、不只停戰、不只求烏克蘭國土完整、不讓俄羅斯三十年內有報復反擊的能力、更須清理俄羅斯所犯之戰爭罪及對烏克蘭之賠償、也檢討烏俄雙方及北約各國所付出之代價。
烏俄戰爭贏輸之代價非常高、已超出一般人之想像。俄羅斯無差別亂轟造成屠城之平民傷亡慘狀、建築物之毀損、堪稱近代史上最殘酷之一頁(暴君焚城錄之新版)。以普廷為首的俄羅斯極權政府、早就喪心病狂、為了征服烏克蘭不計代價。普廷在俄羅斯之地位:是獨夫、也是俄皇。他是暴君、因此無視俄羅斯人民之感受、及他們在未來生存上所付出之代價。其次、烏克蘭人已付出之代價遠高於俄羅斯人(家破人亡、上千上萬平民被屠殺、上千上萬軍人為捍衛家園而戰死、超過五百萬之難民)。戰事拖越久、代價更高。依照這兩個月戰情之發展、俄羅斯已佔領了不少烏東城市、小有斬獲。但暫時佔領不等於有效控制、因此大致言、俄軍有戰果無戰績、談不上勝利。所以俄羅斯已付出之代價是:受到國際大規模之制裁及被孤立、俄軍死傷慘重、俄羅斯人已背負「世紀罪名」不受歡迎。
烏克蘭被俄軍入侵是近代國際領土紛爭事件中最大的意外。開戰初期、從北東南多個戰線猛攻、讓烏軍防守不及、造成嚴重之軍民傷亡。後來、俄軍閃電攻擊受挫後、美國及北約各國深深地被烏克蘭軍民保家衛國之戰鬥意志所感動、紛紛以各式行動支援烏克蘭。這些國家共同認清的是:1. 國際正義不允許這類軍事暴行發生。2. 如果俄羅斯達到征服及控制烏克蘭之目標、那麼普廷將更兇殘、會對其他鄰國依次下毒手(先芬蘭、波羅的海三小國及波蘭) 。3. 命運共同體之概念更加清晰、若歐盟及北約行動不一致、將被俄羅斯各個擊破、難逃被鯨吞之最後命運。4. 除了核武威脅外、俄羅斯之優勢軍力似乎效能有限(無空優、陸海戰力平平) 、各同盟國不再怕。5. 烏克蘭擊退俄羅斯等於為各國「守住第一道防線」、即烏克蘭軍民之犧牲提供各國安全之保障。6. 支援烏克蘭、利己利人。一個敗戰的俄羅斯將像重傷的惡霸、須經多次大手術及長期復健、才能恢復一些元氣。
其他北約國家付出之代價?此時、各國關心的是:如何有效支援、使烏克蘭免於被俄軍成功佔領、沒人談付出及回報。若烏克蘭在烏俄交戰中、取得最後之勝利、那麼正面的連鎖效應會陸續呈現。支援烏克蘭、美國是主力(大都明暗兼施、低調進行) ;其次是英國、它登高一呼、出錢出力、堪稱北約之模範生。多數國家衡量本身國力財力及軍力、慨然收留難民、提供武器、甚至加入經濟制裁之行例。北約及歐盟國家空前團結(例外:匈牙利及克羅西亞政府親俄) 、再度驗証團結就是力量。小國加強了防俄意識、認真評估軍力之需求(芬蘭及瑞典決定加入北約、瑞士放棄中立) 。烏俄戰解除俄羅斯對鄰國之威脅、美俄停止軍備競賽、冷戰結束。未來北約各國可逐步減低國防開支、歐洲可和平共存三十年以上。
各國真情真心挺烏克蘭、雖有強弱之別、但都被激發出所謂之「今日之烏克蘭、明日之我國」之危機意識。無可否認的、若單獨抗俄、它可引申至「明年、後年、五年後、十年後之我國」。北約各國家支援烏克蘭、付出之代價、非常值得。它為歐洲帶來永遠的和平、中國眼看俄羅斯之崩潰、還敢入侵台灣挑戰美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