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可能引爆「骨牌效應」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在國民黨主導民眾黨支援下、2024年台灣立法院演出了連續數月二會期的鬧劇。藍白成功的打亂立法的正常運作、他們聯手的「政治報復」行為、讓在野黨短暫的嘗到勝利者之滋味。不過藍白作亂的次數越多、累積的民怨就越多。媒體及民意已經釋放出無數的訊息、忠告兩在野黨適可而止、回歸正途。可惜藍白兩黨、似乎吃了迷幻藥、仍沉醉在歡樂園裡的癱瘓政府遊戲。民怨之大集結從20245月青烏行動 (bluebird movement) 開始。當時有些參與者就認識到藍白作亂已走火入魔、難以反制、其根源就是「朝小野大」。任何法案不必理性討論、不必考慮立委形象、付諸院會表決、藍白就必每役大勝。因此須讓民進黨立委席次過半 (57) 、才能根本解除亂象。發動罷免一些國民黨區域立委、也許讓藍白黨收歛些。經過半年、這罷免國民黨區域立委之話題漸漸發酵、而演變成全國性的「大罷免」行動。

「大罷免」行動是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第一次嘗試、是否順利進行?結果如何?將再度測驗台灣人的政治智慧成熟度。先從「大罷免」之可能發展談起:1. 只罷掉指標性立委 (例如:葉元之、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蕊、牛煦庭、廖偉翔、丁學忠) 至少3席才能震憾國民黨。2. 民進黨之最低目標應罷掉8席藍委、重選至少上贏6席、才能全面阻止藍白作亂。3. 除了上述7人外、國民黨尚有11人處於危險邊緣 (洪孟楷、張智倫、廖先翔、涂權吉、林德福、呂玉玲、黃健豪、羅廷瑋、林沛祥、黃建賓、林思銘、鄭正鈐) 。若其中有4人守不住、則總被罷免人數就增至11人、國民黨就大崩盤。4. 「大罷免」行動之成功與否、必須以打數個月之「罷選、重選」大戰來衡量。達到「罷選、重選」之最低目標才算成功、即罷掉國民黨立委8席、重選時民進黨得6席。

「大罷免」行動之骨牌效應最值得觀察的是:1. 對國民黨之衝擊:罷免連署將進入第二階段、由於「罷免行動」已成全國性運動、而且多由年青人主導推動。國民黨已不能低調處理、淡化罷情、須嚴肅面對。不管最終結果喪失幾席立委、都算挫敗。2. 國民黨挫敗若成真、其最直接影嚮是2026年之「九合一選舉」。若國民黨士氣衰弱、振作無方、則地方選舉敗於民進黨之機率必然大增。3. 重選後、若立院藍白黨之總席次未能過半、立院運作將回歸正常、但須再等至2026年初。選民樂於看到立院正常運作帶來的正面效果、因此必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之神聖一票。民進黨可乘勢爭取更多選民之支持、而國民黨則須痛定思痛徹底改革、民眾黨將變不出新把戲、會自我消滅。4. 除非國民黨以改革的新面貌出現、不然2028大選將再由民進黨在立院取得多數席次。

從最近的發展看、「大罷免」行動之性質是十足的政治草根行動 (grassroots movements) 。一個半月來、國民黨不願面對現實、居然以冷嘲熱諷之姿態、指控民進黨在幕後操作。如今星火燎原、在各地志工賣力之下、第一批順利通過第一階段連署的共19名。為了反制、國民黨也指示黨工送9件、其結果是全被退回須補件。第二波審查尚未公佈、大概三月初才能確知通過第一階段審查的總被罷免人數。第二階段連署須衝過10%之門檻、這是第二個挑戰點、也是成敗之關鍵。將被罷免的立委愈多、「大罷免行動」就更易形成全國性之政治行動、它的浪潮可能席捲國民黨之根基。風水輪流轉、若「骨牌效應」發威、那麼國民黨2024年之大鬧立法院鬧劇將換得202520262028之三連敗。

Posted: March 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