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開戰風雲密佈、台灣海峽與南海是焦點。面對中國之軍機騷擾、台灣沈著應對。面對中國軍力在南海之佈局與活動、美國也強化在該海域的航行與演習。美中雙方頻頻針鋒相對、在外交戰場上也互相喊話。針對捍衛台灣議題、美國上至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白宮安全顧問;下至國務院、國防部、白宮發言人都在不同場合發表聲明及談話。美國立場已夠明顯、中國當然聽懂、其教條式的反應反擊對台美兩國已不具殺傷力。美國已經很客氣地向中國暗示「不可輕舉妄動、若中國發動戰事、不要低估美國強烈回擊的決心」。外交上、可以各自紙上談兵、不須具體。對「台中交戰、美中交戰」高度關心的人士、一定在思考「如何開戰、戰事規模、攻防情景、交戰速度、持久性、結局」。台美中三方必各自進行多次之沙盤推演、估算勝負機率。
美國如何看待中國之軍力?從美國國防部高層及專家之評論、釋出不同之訊息。一方面認為中國軍力仍遠遠落後、另方面又認為中國急起直追、不久雙方差距會愈小。最近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指出、中國發展遠洋海軍、高超音速飛彈等擴軍行動、目的是要「改寫全球既定規則」、推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家安全架構;美國不在意與中國競爭、但是要避免大國競爭演變成戰爭、就是透過威懾、並展現願意在必要時用來嚇阻對手。這似乎是一個新的觀察或戰略指引。
來自美國官方或意見領袖的聲音並非都多麼的突出或新穎、不少是傳統保守之思考。最常見的是、認為「只要能避免戰爭、樂與中國進行長期的軍備競賽」。「軍備競賽」原具以戰止戰之功能、但「軍備競賽」達到某種程度必然引爆軍事衝突。美中競賽或對抗是全方面、美國執行多年之制裁、中國沒在怕。因此必須思考具效率的制裁方案:「對中國全面原油禁運、包括封鎖南海並攔阻所有前往中國之油輪」、才能掐住中國之脖子、使其就範。
原油(crude oil) 是中國之「活血液」、南海是中國之生命線。美軍如全面封鎖南海南端、並攔阻所有前往中國之油輪」及貨輪。中國就必須動用戰備儲'油、若封鎖超過2至4星期、中國經貿可能全面癱瘓。中國之能源大部份來自煤炭、進口原油約佔20%。這幾年中國搶原油很兇、其進口金額僅次於電子相關產品。2020年中國向49國進口原油、總值約美金1763億(台灣126億)。前五大是Saudi Arabia 15.9%, Russia 15.5%, Iraq 10.9%, Angola 7.9%, Brazil 7.9%、共佔58%。其次是Oman 7.3%、United Arab Emirates 5.5%、Kuwait 5.1%、United States 3.6%、Norway 2.4%、Malaysia 2.1%、Colombia2%、Congo 1.7%、United Kingdom1.2%。前十五大國家向中國輸出90.1%之原油。除了俄羅斯 15.9%外、其他國家皆靠海運 (南美佔10%多、北美約4~5%、都不必經南海;其它須經南海70%)。一旦全面封鎖、中國只能依賴俄羅斯老大哥。
「制裁中國」最可能之情景大致如下:1. 中國仍文攻武嚇台美。2. 中國機艦在台灣海峽或南海活動及騷擾力度大增。3. 台中與美中軍事對恃、數度憑臨擦槍走火邊緣。4. 美國對中國提出警告、若中國再恐嚇威脅台美、美國不排除以軍事行動制裁中國、包括全面封鎖南海、攔截所有前往中國之油輪或貨輪、並延伸至西太平洋。5. 中國不理來自美國之警告、宣稱將以牙還牙報復。6. 台中或美中雙方爆發小型軍事衝突或中國向台美突擊、美國宣佈武力回擊並啓動全面封鎖及禁運。7. 美國進一步宣佈、先封鎖一個月、若戰事無緩和跡象、則無限期封鎖。8. 中國派軍機及軍艦支援南海、與美軍激戰。9. 封鎖及禁運執行順利、中國嚴重缺油、運輸業減量、工廠減產、人心浮動社會不安、經貿崩潰。10. 中國發生柔性政變、習近平下台、中國官方宣佈停戰。依上述之過程、它將是「不戰或小戰而屈人之兵」、算是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