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之白日夢:從提出「全球和平紅利」談起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英國「衛報」1214日報導、 50多名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及歐洲數位國家科學院院長連署、提出「全球和平紅利」(Global Peace Dividend)倡議。其主要訴求是「呼籲全球各國未來5年每年削減軍費支出2%將省下的錢一半投入由聯合國監督的全球基金、協助對抗全球疫情、氣候變遷、以及打擊赤貧。」根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的資料、去年全球軍費開支總計19810億美元。總額之2%、約396億。其構想是資金一半納入「一項聯合國監督的全球基金、來處理重大的人類共同問題:疫情、氣候變遷和赤貧」。另一半由各國運用、轉向投入和平用途。這倡議看似立意良善、但不新鮮、有點像作白日夢。

1988~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總統老布希及英國首相Margaret Thatcher提出Peace Dividend (和平紅利) 政治口號。美蘇因冷戰結束、就可減緩軍備競賽、省下的錢用在增加國家經濟及社會福利之開銷 (這類似長期投資而分紅之概念) 。當時、這種概念並不具學術上之吸引力、因為全球只有美蘇兩大國。約十年期間、美國的確減少或未增軍事費用、直到2001年中國軍力崛起。當然美國參與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導致軍費激增。而這10年來、由於中國急速擴軍、並公開展示其稱霸區域及全球之野心。在亞洲方面、迫使東亞諸國增加軍備、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亞及印度。在歐洲方面、俄羅斯之入侵威脅、也迫使東歐諸國增加軍備。顯然地、軍備競賽來自兩大極權國家(邪惡帝國:中國及俄羅斯)

為什麼諾貝爾獎得主所提出「全球和平紅利」是白日夢?主要是關在學術象牙塔裡太久、難免坐井觀天、見樹不見林。解決「軍備競賽」須從根本著手、澈底根除中國及俄羅斯之侵略鄰國威脅、這是唯一之手段。多年來世界免於被赤化、是美國勇敢無私的肩負世界警察的責任。美國財力人力雄厚、才足以以優勢軍力阻止中國及俄羅斯之貪婪。簡單地講、目前全球處於「新冷戰時期」、仍是自由民主國家對抗共產極權國家。以前是一對一(美國對抗蘇聯) 、目前是一對二(美國對抗中國及俄羅斯) 全球軍費開支總額之2%、約396億。其一半就是198億、作用有限、大概可救貧。另一半由各國運用於非軍備、如何監督?雖然文明有驚人之進展、但不文明之觀念行為仍到處散播蔓延。在政治上、合符文明標準的國家可能不到30%、不文明國家不會有文明的領導者。

 

這連署共有54位諾貝爾獎得主:物理14、化學17、醫學17、經濟3、和平2、文學1。它可能是一日新聞、但對有心人士具啓發性、如何評估全球文明進展?走向永續發展或毀滅?

 

Posted: December 2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