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應容忍「假民調」及「假新聞」擾亂社會政治秩序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這二年來蔡政府面對中國主導之外交軍事攻勢及國民黨主導之內部「反改革」勢力,穩健的為台灣找出一條不錯的活路。在無數的批評、抗議、抗爭、遊行示威過後,平心靜氣稍做回顧,雖然「已改革」部份之政策及執行不夠完美,但稍具理智的台灣人應肯定蔡政府之用心、決心及耐心。從台灣國家長遠發展看,蔡政府「漸進式,優先序」之改革思考是將「各方衝突」降到最低點之可行方法之一。也許會被大多數人民接受。在民主國家「改革」並非全盤否定過去的作法,而是較大幅度之「改善、改進、調整」。在這動態之社會,文明必須向前發展的時空,以「保守」之心態反對「改革」,不是一個進步國家人民堅守的立場。只要合情合理合法進行改革,台灣人民應支持蔡政府之政策。

 

為了「改革」,蔡政府付出之代價是「累積民怨」,所以滿意度及支持度相對的低。這當然衝擊2018之大選。既然2016年大部份之選民盼望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將台灣帶領到更高之境界,服務於府院黨之高層,應孰知「歡喜做,甘願受」之奉獻道理。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般之指責,沒有抱怨、憤怒之權利。蔡政府施政已渡過難關,漸上軌道,這是值得慶幸的部份。但一些隱憂是「假民調、假新聞」氾濫,嚴重影響一般人之視聽。於是污染資訊之品質,大量生產「速食式」之新聞,無形中就被快速吸收消化,而儲存在腦海裡。在不乾淨、不完整、有毒的資訊大量侵蝕下,其整體作用就是擾亂台灣之政治社會秩序。

假民調搖身一變就是假新聞,它是台灣選舉制度之無形殺手。為什麼正常的民調,在台灣就會「變調」成「假民調」,不外下列因素:1. 台灣選民仍有國家認同,中國情結,台灣主體性等認知上之較大差異。不一定誠實回應政治議題;2. 執行民調的民間公司或媒體對民調設計及執行之整個過程專業、敬業性不足;3. 民調的原始資料有瑕疵,且粗糙之調整而予以發佈;4. 民調頻繁,讓選民厭煩,不願配合回應。以最近的TVBS、新台灣國家智庫及美麗島電子報為例就可發現太多可質疑之處。

TVBS629日至720日為六個直轄市長選舉做民調。高雄市(6/29-7/4共六天、有效樣本1012)、台南市(7/4-7/63883),桃園市(7/6-7/11共六天803)、台北市(7/11-7/133870)、新北市(7/13-7/1751030)、台中市(7/18-7/2031077)TVBS民意調查中心公佈之資料顯示,訪問時間從晚上6:30~10:003.5小時,基本題目是6(投票,選誰,年齡,住的地區,政黨傾向及喜歡度)。有缺失的命題是第一題(會不會去投票?其選項是:一定會,可能會,不一定,不會。其實可能會(Possible)與不一定(Not Sure)是一樣的,都是不確定(Uncertainty)。第六題(喜不喜某候選人)有五個選項。命題應改為「好感度」。訪問時間估計約10分鐘(含自我介紹民調單位、用意及過程,順序提問、選項、年齡、地區、政黨傾向及有時重複題目等) 。其他缺失是訪問天數過長(桃園及高雄都6天,平均一天只訪問133168)。若三天內完成,平均一天訪問300人。二天內完成最恰當的。結論是:TVBS民調之缺點是命題不好,選項不妥,訪問時間過長。

附屬於凱達格蘭基金會之「新台灣國策智庫」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其大題目是「2018市長、議員選舉與2020總統大選」選情評估。57頁之報告,堪稱民調界之鉅著。調查時間是727日及728日兩天,共有六大主題:1. 總統/行政院長/內閣改組滿意度;2. 2018六都市長選舉看好度;3. 2018選舉投票意向;4. 前總統馬英九三中案看法;5. 2020年總統大選評估;6. 東亞青運主辦權被取消的責任歸屬。這個民調之缺點是:1. 包山包海,大小問題共29條;2. 有些問題太長不易瞭解;3. 選項仍有語病(例如還算滿意與不太滿意之差別)4. 樣本數1068,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的佔60%。這些選民對台灣政治走向之掌握、其瞭解度不會太高;5. 政黨傾向民進黨只23%,而時代力量卻高達14%6. 對市長選舉的看好度居然包括全台(以台北為例只118樣本數)。總之民調看似漂亮,但結果缺少代表性,估計每訪問須30分鐘。

而美麗島電子報委託戴立安做的「7月國政民調」,3天訪問1070人。6個主題:1. 經濟,2. 政府表現,3. 政黨好感度,4. 政治人物信任度,5. 台中關係,6. 台美關係,共14條。它的缺點是:1. 有些命題不容易懂,2. 選項差(例如「還算信任」與「有點不信任」之差別)3. 受訪者教育程度高中以下佔一半,4. 政黨傾向類別太多。

這三種民調、其透露之結論是蔡政府施政差,多數人不滿意,民怨沖天、選舉不樂觀。從2018年及2020選舉之真實結果,就可以對照這類民調之可信性了。也許每個民調應多加一條「你對民調是信任,還是不信任?」。在美國、做民調時、願接受訪問的只佔10%。再加上一些不明確回答,因此在許多議題上、民調可當參考。在台灣、初選時民調因相對簡單,又有人監督、其準確性就高些。這幾個月、親藍的特定媒體,頻做有利國民黨政治人物之民調,就是以「假民調,假新聞」向大眾洗腦之證據。連正派的媒體也在不知不覺中「中毒」、有些選民也會失去理解力的。

Posted: August 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