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的台獨工作者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幾年前賴清德說他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當時他的一番話引起一些評論及解讀。有人認為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賴清德是民進黨高層內、唯一公開勇敢地講自己是「台獨工作者」。大概他們第一反應、看到的是「台獨」而不是「務實」。其實賴清德之原意應是強調「務實」、而不是空談。平常不刻意提台獨、並不表示不注重不推動。但也有人認為賴清德適時站出來、突顯多數台灣人之一共同心聲、不懼中國之打壓、繼續往務實的台獨邁進。

有關台獨議題、有許多值得申論之處、有心的學者專家應做一個較深入完整的整理、以澄清相關模糊的解讀與申論。在此、先以「理智的台獨工作者」來對照「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什麼是工作者?即有做事。做什麼事?做對台灣獨立建國有助益的事。在務實之前、先理智思考。充實自己的智慧才能「理性」思考。因此對認同台獨者言、對台灣獨立建國之見解可能有二種層次:簡單式的反應及深層式的思考。

台灣已獨立;台灣尚未獨立;不必將台灣獨立與建國連在一起;台灣政府公開向全世界宣佈獨立才算正式獨立;制定新憲法國名國旗國歌就算獨立等意見屬簡單反應。把台獨當口號或神主牌之時代已過去了;台獨已從「啓蒙階段」進入全面落實階段;台灣早已「實質獨立」、尚缺「法理獨立」;台灣獨立與建國同樣重要;建國之真義是建立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目前因缺大國之官方外交承認、所以不夠正常;多數大國與台灣建交後、台灣就成為「正常國家」、再經骨牌效應、其他中小國也學樣、於是加入聯合國之機會大增;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法理獨立」議題就不再存在;向各國鼓吹「台灣中國雙重承認」、即以「一台一中」取代「二中」較務實、重點是台灣搬出的說帖須強調好處、跟中國外交關係之衝擊不會太大、是可控的;有關「台灣中國雙重承認」、如何先挑選2~3國試探、台灣必須做足功課分析利弊得失、拋出具說服力說帖、先從友台國會議員試探。以上屬較深入之思考。

當然相關議題太多、例舉不完。如上所述、充分瞭解「理智與務實」之潛在意義是起點。理智是思考主觀願望及客觀因素。從國際角度看、目前台灣不是「正常國家」、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是最終目標。對台灣人言、從「不正常到正常」將是充滿挑戰的艱辛過程。假定在大目標下、分中目標、小目標、初期目標、中期目標、後期目標及優先目標等。每個目標、又分必要性、急迫性、艱難性等。只要有一群專家學者組成團隊、經過數月鑽研、就可整理出可行的計劃、經各方的指教後、進行修正補強。每個人可依自己專長、職場及家庭狀況、選擇參與之目標。若大家把最終目標再訂為將台灣建設成「小而美、小而強」之「正常國家」、則更容易找出適合扮演的角色。

如何扮演適當的角色?極為簡單。首先須成為好公民、其次成為好國民(須知不積極認同台灣主體性及國家定位的藍白支持者、因媚中親中而製造台灣內部紛爭而削弱國力、可歸類為壞國民、此佔台灣人口之30%) 好公民及好國民是基礎、也是必要條件之一。在工作上、多付出一點心力、不走邪道、就是對台灣建設成「正常國家」具正面之貢獻。如果你是鑽研國際關係之學者、應對近二年來國外政學研界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之各種申論予以研究。最近英國國會下議院在主議場就「台灣的國際地位」進行辦論,並無異議通過動議,指出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未提及台灣、未處理台灣的政治地位,也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這是西方大國再次就「台灣地位」明確地表達立埸。打鐵趁熱、急轉彎之思考是、下個會採同樣行動的國家是誰、立陶宛或捷克?這該是個好題目。前述舉例、意在闡明、當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不難、若補以理智、則效率自然提升。

Posted: December 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