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魂有體」的台灣三政黨
Topic: 5.Politics & Social Studies
Author: Adolf Huang (黃俊炯)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

 

最近台灣三個政黨出現一些狀況、成為政治圈的熱門話題。1.時代力量之退黨潮2.民眾黨的民眾支持度3.國民黨的改革路線。台灣各大小政黨在這幾年選舉時仍活躍的並不多、瀕臨泡沫化的卻不少、例如:新黨、親民黨、及台聯。它們的共同點是創黨時、「一人黨」色彩濃厚。1993年成立的新黨、是從國民黨分出的「統派黨」、一直由郁慕明領導。該黨曾經以第三大黨之姿、風光一時。親民黨成立後、新黨之資源漸被國民黨及親民黨吸收。2001年成立的親民黨、也是從國民黨分家、一直由宋楚瑜領導、其資源於2020年又被民眾黨瓜分。也是2001年成立的台聯、雖然多人擔任過黨主席、但李登輝一直是精神領袖、其資源被時代力量瓜分。時代力量於2015年成立、因新鮮度、吸引不少年青人。民眾黨於2019年成立、是最明顯的一人黨、即柯黨或柯文哲黨。

各黨成立都有其時代背景、創黨者之理想性及入黨者之衝動性及投機性等因素、將決定一個政黨之體質及品質。民進黨成立時、大部份創黨黨員已參與黨外運動、使命感深、革命感情濃。雖然黨員之社會經驗呈現多樣之差異、但政治意識已相當成熟、包容多於爭執。民進黨之成長過程並不完全順暢、選舉路線派系等議題是產生摩擦的催化劑。可喜的是、在民主機制運作下、民進黨朝進步方向邁進。國民黨之百年老店招牌、仍販賣陳腐的「中國菜」、早就不合台灣人之味口。封建官僚作風迷漫、思維僵化、人材斷層等因素導致國民黨充滿暮氣、方向感盡失。新黨及親民黨都從國民黨分家出走、同質性高、其支持者大都是親藍。因此這三黨之消長、就與黨內知名人士之多寡有關。

可從幾個面向看台灣的政黨光譜:國家認同、台灣意識、中華情結、保守溫和激進、左派右派中間派、社會福利、地球永續發展、中心信仰(自由民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國民黨最顯著之色彩是:親中保守反台、對其他議題立場模糊。因不再反共、所以不是右派。民進黨目標是主權獨立、台灣優先、捍衛人權自由民主、注重社會公義及永續發展。它不屬於左派或右派、其本質較接近中間偏左。台聯本質是國民黨本土派、國家認同與台灣意識接近民進黨、在甚多議題上常與民進黨合作。時代力量是幾年前由「公民組合」之多位意見領袖創立、其組織規模大於同是社運出身的社民黨。推動社會公義是主訴求、是具本土色彩之第三勢力。由於重要成員黃國昌等已具全國知名度、得到不少年青人之支持。民眾黨是柯文哲一手創立的「雜牌黨」。柯文哲自認白色力量、是給討厭綠藍人士的另類選擇。依柯文哲過去的言行、民眾黨應是親中友藍友橘的雜牌組合、台灣意識薄弱。由於大部份政治光譜被民進黨及國民黨佔據、時代力量及民眾黨找不到定位、無法突出其差異性。

目前國民黨、時代力量及民眾黨給外界的印象是、「無魂有體」政黨。沒有「基本信仰及存在價值」就是無魂、剩下的軀體是殘缺的。國民黨2020年經歷三連敗、韓國瑜綁架國民黨、削弱黨的發展。看準國民黨氣衰之窘境、馬英九嗅出腥味、也想班師回巢、重掌黨權。江啓臣準備稱臣、已無雄心壯志談改革。馬英九之開戰、就是江啓臣之終戰。不少人曾對時代力量寄于厚望、可專注於社會公義議題。2016年立委選舉、民進黨禮讓三席以友黨對待。可惜領導人黃國昌徐永明在立院會期一開始、就不自量力、對民進黨採攻勢、切斷了兩黨合作之運作。加入該黨的以青壯年居多、有意參與政治及選舉、理想性算高。後來領導階層出現路線之爭及操守問題、演變成黨員之不滿及地方民代之退黨、重創黨之形象。民眾黨毫無亮點、靠收編一些過氣的親民黨及國民黨黨員撐場面。年初選舉、以柯文哲個人聲望、政黨票衝到第三。不久前的高雄市長補選及地方選舉、柯文哲雖賣力助選、但選民不支持民眾黨、未來發展堪憂。

Posted: August 31, 2020